![]() | |
Carl Wittwer教授 | |
美国犹他大学病理学教授 | |
Wittwer博士的研究集中在分子诊断技术与仪器研发上。1990s年代早期,他开发出能在 10-15 分钟内完成核酸扩增的快速循环PCR仪器,在 1990s中期,利用流式细胞术光学概念成功开发出实时PCR仪器,并把SYBR Green I, 杂交探针和熔解分析引入到实时PCR. 他是LightCycler? system的主要发明者,通过罗氏,超过 5,000 台服务于世界各地。其中便携式LightCycler, 即the R.A.P.I.D.? 系统被美国政府指定为军事反恐专用的实时PCR平台。他目前的研究集中于高分辨熔解分析,包括方法学(非探针基因分型,突变扫描,HLA配型),仪器 (HR-! and LightScanner) 以及软件开发. 他是Clinical Chemistry 编委(2000 年起)并担任副主编 (2002 起),同时任Idaho Technologies首席科学家和负责研发的副总裁。 |
![]() | |
Charles Cantor 博士 | |
美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 |
现任美国著名生物高科技企业西格诺公司(Sequenom Inc.)的首席科学家。他兼任波士顿大学生物高科技中心主任和生物医学工程教授。他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人类遗传学主任及加州大学贝克里分校教授,曾是美国能原部下属的人类基因组中心(Human Genome Project)首届主任。他一共发表了 400 余篇国际学术论文,编写了三卷本的经典教科书《生物物理化学》和基因组学的第一本教科书《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与技术》。 |
![]() | |
李庆阁 博士 | |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一直致力于重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研究及其在肿瘤、传染病、遗传性疾病等领域诊断试剂的研制和开发,是我国实时 PCR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提出核酸置换杂交原理,发明“置换探针”,在实时 PCR 突变和基因分型领域取得国内外公认成果。 |
![]() | |
廖逸群 | |
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 | |
黄秋英 | |
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 | |
刘赞赞,杨 蓉 ,张 婷 ,张 绚,宋娜杰,李志鹏,钟雪婷,沙 超 | |
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